第七章托幼機構保教活動衛生PPT課件主要包含了PPT課件,教案,合理組織和安排保教活動的衛生學依據,托幼機構保育活動的衛生,托幼機構教育活動的衛生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
第七章 托幼機構保教活動衛生保教活動是托幼機構完成保教任務實施的一日生活和活動。活動的科學性、合理性關系幼兒健康發展。這就需要以衛生學為基礎組織實施。
第一節 合理組織和安排保教活動的衛生學依據
生物節律
生物節律又稱生物鐘,指有機體在生命活動中表現的周期性循環或有節律的活動。
人體三周期:體力(23天)、情緒(28天)、智力(33天)組合在一起,對人的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嬰幼兒,新生兒覺醒和睡眠為不規則的節律,2個月后開始向日周期變化,慢慢遇成人的晝夜節律一致。托幼機構要按照嬰幼兒的生物節律安排活動,保障孩子健康發展。
大腦皮層機能活動的特點
人的腦力或體力活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腦皮層的機能狀態。其特點有:
1、始動調節
大腦皮層在開始活動時水平低下,以后逐步提高,為始動調節現象。
適當調節現象在一日、一周、一學期開始時都存在。因此在組織和安排孩子的活動時要由易到難,逐步增加活動的難度和強度。
2、動力定型
當外部環境刺激依一定的順序重復多次以后,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在時間、空間上的關系就會固定下來,前一種活動成為后一種活動的條件刺激,這種按一定順序出現的反應就會越來越恒定和精確,這就是動力定型。即習慣。
孩子的一切技能和習慣的習得都是動力定型形成的過程。
1)早期由于大腦皮層興奮點易泛化,會有多余的動作,動力定型形成要較多時間。
2)因其行為可塑性大,動力定型容易形成。
3)托幼機構重視兒童良好習慣的形成,形成新的動力定型。
3、鑲嵌式活動
在進行某項活動時,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中只有相應部位細胞處于興奮狀態,其他部分處于抑制狀態,形成興奮區與抑制區相互鑲嵌的活動方式。活動發生改變,興奮區和抑制區輪換,新的鑲嵌產生,保持大腦的活力。
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興奮易擴散不易集中,單一活動易于疲勞,要求托幼機構活動要頻繁更換,大腦保持工作能力。
4、保護性抑制
當大腦皮層的工作時間超過了其能力極限,就會產生抑制,稱為保護性抑制。抑制過程中,細胞、組織、全身機能活動降低,皮層處于休息狀態,并加強恢復過程,使大腦皮層的機能逐步恢復。
嬰幼兒的大腦皮層發育不完善,易產生保護性抑制。活動安排要及時發現嬰幼兒疲勞的早期特征,及時安排休息,以利于大腦皮層恢復工作能力。
活動的負荷
活動的負荷主要取決于活動的強調和量。活動負荷大,引起疲勞的產生和發展。
托幼機構中,對嬰幼兒的生活、活動和學習負荷提出完善要求,采取保護措施,基本依據就是這些活動和生活所引起的疲勞程度。
疲勞是指一定的緊張強調或一定連續時間的活動和作業而引起的機能減退,使人的工作效率降低,甚至處于不能工作的狀態。
疲勞程度取決于三個因素:疲勞的各種表現的強調、消除疲勞或恢復正常機能狀態所需的時間、疲勞擴散的范圍。
判斷學前兒童疲勞的指標: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為依據。
學前兒童的疲勞容易產生也容易消除,通過休息和睡眠及時消除。休息的時間長短因兒童年齡不同而不同。多次短時間休息效果優于一次長時間休息。
情緒與學前兒童活動的效能
人的活動和學習都伴隨情緒活動。穩定的、積極的情緒是機體動員自身的資源去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機制。過度的情緒性應激反應引起的神經活動和化學物質的釋放,會使機體失控,耗能較多,增加神經系統及身體各器官的負擔,引起身心障礙。
學前兒童的活動和學習有適當的情緒(喚醒水平高)作為背景,其效率就會高,反之(喚醒水平低)就低。情緒過度則易失常、易疲勞。
第二節 托幼機構保育活動的衛生
托幼機構的生活制度
托幼機構的生活制度是托幼機構出于規范化管理的需要,對學前兒童在托幼機構內生活和活動在內容和時間上的規定。
托幼機構通過生活制度保證學前兒童在活動與休息、室內活動與室外活動、活動量大于活動量小之間的總平衡。
制定托幼機構的時候制度的總的衛生要求是:兒童年齡越小,活動量越小,活動和學習的時間越短,休息和睡眠的時間越長,進餐的次數越多。
托幼機構的時候制度中最主要的是一日生活制度。
一日生活制度就是把幼兒一日在園的活動包括睡眠、盥洗、如廁、就餐、飲水、學習、游戲等以一定的程序和時間固定下來成為制度。
1、睡眠
睡眠的意義:身體得以充分休息;恢復機體疲勞;分泌生長激素,促進學前兒童生長發育。
1)睡眠時間
新生兒不分晝夜,2-3小時醒一次,除吃東西之外都在睡;
嬰兒逐步減少睡眠時間,1歲14-15小時;
2歲13-14小時;
3-5歲12-13小時;
5-7歲11-12小時。
有個體差異,身體狀態不同也不同。
2)睡眠前的準備
(1)創設良好的睡眠環境
(2)準備良好的睡眠用具
(3)睡眠前飲食適量
(4)睡前提醒孩子如廁
(5)穩定小兒情緒
3)睡眠時的管理
(1)培養兒童正確的睡眠姿勢,糾正不良的睡眠習慣
(2)要照顧幼兒睡眠差異性
(3)注意發現兒童的健康問題
(4)注意通風、、空氣流通,避免噪音
2、盥洗
盥洗的意義:預防交叉感染和疾病,增強兒童體質,促進兒童生長。
1)洗臉
早、晚、外出回來要洗臉;
早上洗臉不用肥皂;晚上要用。
獨立毛巾,流動水;
3歲前成人幫助,3歲后學會自己洗臉;
冬季洗臉后擦油脂保護皮膚
2)刷牙
專用牙刷;教會正確刷牙方法
3)洗手、洗腳
洗手飯前便后要洗手;
流動水、肥皂洗手;
手心手背手指間要洗到;
擦手毛巾經常消毒。
睡前洗腳,溫水跑10-15分鐘;全面洗到;獨立用具。
4)洗浴
5)修剪手、腳指甲
3、進餐
3歲的幼兒一日進餐次數為3次,可在下午加一次點心。
4、飲水
年齡越小對水的需求越大;
夏季、生病時增加飲水量;
一般兒童在每兩餐之間飲水一次,餐前0·5-1小時最好;
進餐后不宜喝水;
劇烈運動后喝少量淡鹽水,不宜大量喝水;
讓幼兒喝開水;
設供水點;獨立用具
5、如廁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教會正確排便方法;
不玩廁所物品、不在廁所打鬧;
會正確用手紙;
便后洗手;
腹瀉及時告訴老師
6、教育活動和游戲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分別安排教育活動與游戲,靈活安排,交替進行。
7、來園與離園
來園做好晨檢:
一問,問家長孩子在家的表現,飲食起居等方面;
二模,模額頭,看體溫;
三看,觀察小兒臉色、精神是否正常,有無淚流、流鼻涕、角膜充血,皮膚有無皮疹;
四查,檢查小兒口袋有無可造成創傷的小東西
離園時穿好衣服,注意安全,桌面游戲等待。
托幼機構的生活制度與學前兒童家庭生活的聯系
1、組織新生入園所
提前了解新生的基本情況;
對新生進行家訪,消除陌生感;
請家長帶孩子參觀幼兒園;
請家長在家中培養孩子穿衣、吃飯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穩定情緒,過渡適應。
2、入園后的家園聯系
家長會、檔案袋、網絡等等
第三節 托幼機構教育活動的衛生
游戲活動的衛生
游戲活動最主要的衛生學問題是真正認識學前兒童游戲的本質特征,充分實現游戲活動的保健價值,考察游戲的時間、場地、玩具材料、服飾以及游戲時的安全問題。
1、游戲為學前兒童提供了表達或疏泄情緒、表現自我、消除心理緊張的途徑
2、游戲時間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托幼機構的具體情況確定,持續時間太長會加深疲勞
3、游戲場所應通風好、采光好,清潔,平整,大型游戲盡量安排在戶外
4、游戲前根據天氣情況增減衣物
5、游戲玩具經常消毒
托幼機構教學活動的衛生
(一)托幼機構體育教學活動衛生
1、托幼機構體育活動的衛生學原則
1)全面性原則
2)循序漸進性原則
3)區別性原則
4)與游戲相結合原則
2、托幼機構體育教學的途徑和方法
1)利用自然因素實施的體育
空氣浴、日光浴、水浴
2)體育教學活動
概念:P159
教學過程的組成部分:作用活動量,它取決于活動強度、密度、時間三個因素,以脈搏(心率)為基準,每分鐘140次為宜。
3、體育活動創傷預防
原因:場地、設備不符合衛生要求
活動環境條件不好
學前兒童未掌握動作要領
活動前沒有做好準備活動
(二)托幼機構的閱讀衛生
1、光線充足
2、書本與兒童眼睛距離保持在35-40厘米左右
3、姿勢正確
4、時間10-20分鐘為宜
5、圖書色彩鮮明、文字醒目、無污染
(三)托幼機構的繪畫、寫字衛生
1、姿勢正確
2、時間5-10分鐘
3、工具安全無毒
(四)托幼機構的唱歌衛生
1、唱歌的環境空氣清潔、保持濕度,溫度不低于18-28°C
2、姿勢正確
3、適合年齡特征的歌曲,音域太高或太低都會傷害孩子
4、時間以4-5分鐘為宜
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