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編版一年級上冊《項鏈》知識點反思》這是一篇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本文寫小娃娃撿拾海螺和貝殼穿成彩色的項鏈,而他落在沙灘上的腳印,成為大海金色的項鏈,充滿童趣,表現了小娃娃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一、我會寫
白bái(白色、白花、雪白)
的de(花的、白的、紅的)
又yòu(又大又紅、又細又長)
和hé(和好、和平、你和我)
二、我會認
藍lán(藍天、藍色、天藍)
笑xiào(大笑、笑聲、歡笑)
著zhe(走著、說著、看著)
向xiàng(方向、風向、向陽)
貝bèi(貝殼、寶貝、海貝)
娃wá(娃娃、男娃、女娃)
掛guà(牽掛、掛念、掛著)
活huó(干活、活動、生活)
金jīn(金子、金黃、金色)
三、認識新偏旁
禾:禾木旁,“禾”做左偏旁時,最后一筆變成點,帶“禾”的字有“和、利、種”等。
四、多音字
著zhe(笑著)zhuó(著落)
落luò(落地)là(落下)
五、近義詞
撿起——拾起 快活——快樂
六、反義詞
長——短 軟——硬 迎——送
七、理解詞語
浪花:波浪激起的四濺的水。
沙灘:由于沙子淤積形成的沿水邊的陸地或水中高出水面的平地。
項鏈:戴在脖子上垂掛胸前的鏈形首飾,多用金銀或珍珠制成。
腳印:腳踏過后留下的痕跡。
八、句子解析
1.雪白雪白的浪花,嘩嘩地笑著,涌向沙灘,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貝殼。
這是擬人句,寫出了浪花的調皮,飽含著作者對浪花的喜愛之情。
2.小娃娃嘻嘻地笑著,迎上去,撿起小小的海螺和貝殼,穿成彩色的項鏈,掛在胸前。
寫孩子們用海螺和貝殼穿成彩色的項鏈,表現了小娃娃的聰明可愛。
3.快活的腳印印在沙灘上,穿成金色的項鏈,掛在大海胸前。
指孩子在沙灘上行走時留下的一串串腳印,沙灘是黃色的,踩出的腳印也是黃色的,所以說是“金色的項鏈” 。
九、問題歸納
1.大海有什么特點?
大海是藍色的,而且非常遼闊。
2.“彩色的項鏈”是用什么做成的?
“彩色的項鏈”是小娃娃用小小的海螺和貝殼穿成的。
3.“金色的項鏈”指的是什么?
“金色的項鏈”指的是小娃娃留在沙灘上的腳印。
十、課文主題
本文寫小娃娃撿拾海螺和貝殼穿成彩色的項鏈,而他落在沙灘上的腳印,成為大海金色的項鏈,充滿童趣,表現了小娃娃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十一、教材課后習題
1.朗讀課文,說說大海的項鏈指什么?
大海的項鏈是孩子們在沙灘上留下的腳印。
2.讀一讀,說一說,看誰說得多。
金色的沙灘 金色的太陽 金色的稻谷
雪白的浪花 雪白的床單 雪白的墻壁
快活的孩子 快活的小鳥 快活的青蛙
《項鏈》這篇課文的內容如同影視拍攝一般,從大海遠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現海邊最富特色的沙灘、海浪、海螺、貝殼。文字雖然簡短,但是識字量也是非常大的,一共要認識11個漢字,還要認識“禾字旁”。
教學中雖然是以這篇課文為依托,但是這節課我主要是想讓學生在大海美景的依托下,運用有趣的識字方法,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有自主識字的愿望。那下面我就結合本節課所運用的趣味識字法進行反思總結。
低年級學生年紀小,他們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且常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作為一名教師,我的任務就是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1.加減法識字
加減識字法是學生對已經學過熟悉的字進行筆畫(或者偏旁)加減,得出要學生字一種識字方法。加減識字法學生易于上手,能夠變出一系列的漢字,擴大學生識字量。例如我今天這節課中學習的“活”,這個字是由氵和舌組成的,我通過讓學生觀察漢字,發現構字特點,運用以前的學習經驗引出了熟字加偏旁這一識字方法。通過老師的引導和知識遷移,學生感到很有成就感,非常樂學。
2.編字謎識字法
猜謎語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活動,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種較好的識字方法。在進行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識字教學時,我常常根據字的形狀或意義編成字謎,讓小朋友去猜,去讀,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識字興趣。比如,我這節課所教“和”字,因為學生在之前已經掌握了編字謎的基本方法,所以這節課我就把編字謎的權利放給了學生,自己作為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發現是“禾”“口”兩個字組成的“和”,從而引導學生結合特點編出了“禾苗有口”這句字謎,學生邊的起勁兒,學得也輕松認真,注意力也非常集中。這樣快樂的教學情境,使學習生動活潑,喚起兒童的學習興趣。
3.做動作
低年級的學生都比較好動,對新奇事物感興趣,一節識字課也不能夠單一的運用這兩種識字方法,學生也會感到乏味,所以,在今天這節識字課的教學中我加入了做動作的學習方法。比如教學“笑”字的時候,“笑”是一個表情動作,所以,我事先告訴學生老師要做一個動作,請大家根據這個動作猜一猜要認識哪一個漢字。學生一聽做動作,都十分興奮,對這件事物感興趣,識記生字的時候也會更加專心。
4.引用動畫人物
動畫片是小朋友最喜歡看的,談到它們喜歡的動畫片,孩子們都會滔滔不絕,結合這一特點,我在教學這節課的漢字“金”的時候,運用了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讓學生猜一猜“火眼金睛”里面藏的生字,由于學生課前也做過充分預習,所以一下子就猜出來了,猜出來的同時也是十分活躍。
這一節課下來,我根據不同的漢字結合不同的情景,變換著不同的識字方法,學生從始至終一只保持著學習的熱情,一個個興趣盎然。
不過我覺得美中不足的是形近字填空環節,我是在所有生字學完之后創設了送三兄弟回家的一個學習情境,如果把這“娃、蛙、掛”三個字的練習放在學完“娃、掛”之后,效果應該會更好,也不會讓人感到有些突兀。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也會繼續的再接再厲,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重點,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