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0課《狼》優秀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反思》這是一篇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引導學生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0課《狼》優秀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20 狼
知識目標 積累文言詞匯,正確理解、背誦、翻譯課文。
1.體會狼與屠戶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2.學習本文語言簡煉生動、在記事基礎上發表議論的寫法。
3.引導學生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4.根據注釋理解課文大意,掌握課文注釋中的重點詞句;
5.復述文章內容,疏理故事情節,把握文章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一提起狼這種動物,我們馬上就會意識到它是我們人類最狡猾、兇殘的敵人之一。當然,對于狼的本質的認識,也是經歷了一段過程的,昔日東郭先生遇見了危難中的中山狼,不是險些被它吃掉嗎?幸虧農夫的幫助,才轉危為安。今日屠夫又遇見了中山狼的“后代”,又會怎樣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篇發生在屠戶和狼之間的故事,相信它會給你帶來獨特的感受的。
1.學生自讀課文,朗讀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2.圈點勾畫,解決重要字詞,粗通文意。
▲重點實詞
(1)綴行甚遠(連接,這里是緊跟的意思)
(2)兩狼之并驅如故(一起;舊,原來)
(3)屠大窘(困窘,處境危急)
(4)弛擔持刀:放松,這里指卸下。
(5)苫蔽成丘:覆蓋、遮蔽。
(6)眈眈相向:注視的樣子。
(7)意暇甚:這里指神情、態度悠閑。
(8)屠暴起:突然。
(9)狼亦黠矣:狡猾。
▲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一詞多義
敵:恐前后受其敵(攻擊)
蓋以誘敵(敵人)
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止增笑耳(通“只”,只是)
意:意暇甚:神情
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想要
其:積薪其中:代詞“它”,指麥場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之:久之:無義
亦斃之:代詞,指它
前: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來
▲古今異義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古義:多少;今義:一門學科)
屠自后斷其股(古義:大腿;今義:屁股)
▲詞類活用
一狼洞其中:名詞用為動詞,打洞。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
其一犬坐于前: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3.學生試譯短文,弄清內容大意,師生共同點評,糾正錯誤。
▲重要語句翻譯:
兩狼之并驅如故——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恐前后受其敵——(屠戶)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擊。
苫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似的。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會兒功夫兩只狼先后斃命,禽獸的欺騙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4.述一述:分組合作,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復述故事情節。
(l)開端:遇狼。
(2)發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結局:殺狼。
【教學備注】
‖教學提示‖
先叫一學生范讀;然后學生自由放聲朗讀。要求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讀得順暢;第三遍讀出語氣、節奏和表情。
‖教學提示‖
如果文中還有不懂的字詞,要求學生當場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教學提示‖
通過質疑問難,說描課文,既可讓學生在合作中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譯的能力。
‖教學提示‖
為展開鋪敘,可用一些方法對課文“添枝加葉”來展開想象。如:設置環境、添加動靜、加上聲色、安排遠近、配上襯景、表現心理。比如開頭一句話,可以加上對夜色的描寫,還可加上風聲的描寫。
?目標導學二:課外積累,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1.根據收集的資料,以“我眼中的狼”為題,寫一篇關于“狼”的簡短的報告,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紹狼,全班交流。
2.收集有關“狼”的成語,抄在筆記本上。
遇狼 狼:綴行--------狡 懼狼 屠:投骨--------懼 狼:并驅如故----貪
御狼 屠:窘恐 倚薪、弛擔持刀-----智 殺狼 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徑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分析狼和屠戶的人物形象。
2.把握文章主旨,領悟課文意味深長的寓意。
3.認識狼貪婪、兇狠、狡猾的本性,懂得對待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狼〉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狼和屠戶的形象,把握本文的主旨。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 鑒賞描寫,分析形象
1.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出狼的貪婪兇惡、狡詐陰險的本性的?
貪婪兇惡: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狡詐陰險: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
文章是如何來刻畫屠戶的形象的?(要求從人物描寫方法并以課文例句加以分析)心理描寫:懼——投骨避狼;大窘——骨盡狼仍從 ;恐——前后受其敵;悟——刀劈兩狼。妥協退讓當機立斷奮起殺狼動作描寫:“投以骨”“復投之”寫屠戶試圖投骨避狼,結果無效。“顧”“奔”“倚”“弛”“持”五個動詞,寫屠戶迅速搶占有利的地形,保衛自己,準備反擊。“暴起”“劈”“斃”寫屠戶趁一狼徑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時機,當機立斷,奮起殺狼,取得勝利。“轉視”“斷”“斃”等動詞寫屠戶高度警惕,果斷出擊,再獲全勝。
這些動詞寫出了屠戶有勇有謀,的。
文章結尾一段的議論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文章結尾的議論,是作者對所寫故事的看法,既是對狼的可悲下場的嘲諷,也是對屠戶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的贊揚。狼雖然貪婪兇惡,狡詐陰險,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結尾的議論畫龍點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題。貪婪兇惡、狡詐陰險
?目標導學二:探究主旨,獲得啟示
1.本文從整體傾向看,主要寫的是人呢,還是狼?
(1)標題。以“狼”為題,體現出作者的著眼點。
(2)行文。通過屠夫的種種情態變化來反映狼的貪婪、兇詐。每段描寫均落在狼上。
(3)結尾。作者直接評論“狼性”及其結局,表明落腳點是在“狼”。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現,是作為表現“狼”的對立面,其用意并不僅僅在贊揚屠夫的機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無論怎樣貪婪、狡詐,在勇敢機智的人的面前終究是要失敗的”這一中心的。
2.課文最后一段的議論中,“止增笑耳”的僅僅是惡狼嗎?作者嘲諷的僅僅是惡狼嗎?
運用比喻和諷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題寓于生動的形象之中,是這則寓言的一個顯著特點。聊齋故事本來就是以記敘奇聞逸事折射人間世態百情為宗旨,文中寫到的這兩只狼能施展詭計,前后夾擊,顯得貪婪、陰險、狡詐。盡管如此,最終還是斃命于屠戶刀下,因此作者的議論告訴人們:像狼一樣的惡人,不管怎樣狡詐,不管耍弄什么花招,總歸是會被識破、被殲滅的。故事雖然短小,但其中蘊含的哲理發人深省。
3.從這個屠戶勝利的故事中你獲得怎樣的啟示?
‖學法指導‖
設計此環節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課文中狼的陰險狡詐和屠戶的機智勇敢的斗爭精神及課文闡明的道理。
三、板書設計
狼
狼 貪婪兇惡、狡詐陰險有勇有謀,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全課環節安排緊湊,容量大。本課涉及了作者作品的文學常識,三次朗讀及指導,疏通文意以及表演故事,另外還涉及整理情節脈絡,探討人物性格,歸納文章寓意等內容。
不足之處:對教材的開掘有欠個性化解讀,依靠教參過多,比如,文章屠戶的形象是否真的如傳統教學中所認識的“機智”與“勇敢“,本身值得商榷。
【反思】
本課的優點:
1、整節課的設計是一種讀書方法的指導,具體來說,是閱讀故事類文言文的三種境界,即初讀——讀通文意,再讀——讀出情景,三讀——讀懂特色所以說,本課是比較有高度的。
2、本課試圖以一則《狼》的學習來讓學生領略《聊齋志異》的特色:內容上“奇異”,情節上曲折,文筆上簡練。應該說,本課是比較有深度的。
3、對朗讀的指導是比較有成效的。四步走:讀出形勢的急緩,讀出屠戶的動作,讀出屠戶的心理,讀出作者的態度。幾遍朗讀下來,大部分同學已經能夠讀出《狼》的驚險與曲折。
并且四步的指導盡可能的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形勢之急(第二段)是老師分析引導示范,學生齊讀;形勢之緩(久之……意暇甚),是學生找出原句,老師朗讀,學生聽出拖音,然后齊讀;屠戶的動作是老師問如何讀?快還是慢?學生自由讀,單個展示;屠戶的心理是老師告知心理:吃驚與放松,加入“啊”與“呼”,問應該加在哪?自由趣味朗讀,同桌交流,然后學生說理由,單個展示朗讀;最后是老師問什么態度?齊讀。以朗讀帶動分析理解,從而以朗讀達到體味情節曲折的效果,手法比較新穎。本課的朗讀學生是趣味盎然的,尤其是“讀出屠戶的心理”。
不足及啟示:
1、有些課必須提前預習。公開課、評優課課前讓學生拼命預習、拼命準備確實是一種不好的現象,但是,絕對的不預習,有時反而不能完成教學任務,無論是常規授課還是公開課。像本課文言文,不短,想40分鐘讓學生有收獲、有突破,不預習,難。像《社戲》,那么長,不預習,上課變成了自讀課文了。
預習與否,都應該依課文長度、難度及是否有利于學生的收獲最大化來定。 2、朗讀的指導如何更生本一些?我們看即便是余映潮老師的朗讀指導,也往往是師本的痕跡非常明顯,老師直接告訴學生、直接示范,朗讀能否也走向生本、高效的道路?
3、《狼》這篇文章有什么讓人感到奇“異” 的地方呢?這個問題太難了,初一的學生,基本上也就能理解到故事的奇異。
4、文筆的簡約是《聊齋志異》的一大特色,但我卻沒有好的辦法進行突破。原因是我的水平有限,而絕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文言文都簡練,不必講。我想,不是的,不是不必講,是我們不會。文言文為什么都簡練?《聊齋志異》的語言又有什么特殊的魅力?這其中當然有原因,只是我們不知道。近來,我在想,一個教師,即便是他擁有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也絕不是據此便可以大有作為的,其關鍵還是要看自身的學問根底。
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0課《狼》優秀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反思這篇教案共15908字,適合用于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教學學習。
相關文章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塞翁失馬》公開課教學設計反思》:《塞翁失馬》是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三十課古代寓言兩則中的一則,是一篇短小的寓言故事同時也是一則短小的文言文。
《初中七年級語文《小巷深處》教學設計反思》:文中一位雙目失明的婦女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收養了一個棄嬰,含辛茹苦地把她養大,而這個女孩兒卻因為虛榮對母親的感情發生了變化,直到最后她被母親深深的愛打動而悔悟流淚,抒發了養母對“我”深切的愛和“我”對養母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