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27課《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與反思》這是一篇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用凝練的語言、精巧的構思、優美的意境,給我們展現出一幅清麗脫俗的山水畫卷。
教材分析
《答謝中書書》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個單元的古詩文,都是我國古代以自然山水為題材的優秀篇章。學習本單元,要讓學生理解作者通過山水景物表達的情感,在反復誦讀中品味詩文中的優美意境,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用凝練的語言、精巧的構思、優美的意境,給我們展現出一幅清麗脫俗的山水畫卷。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來源:www.adonis-danieletto.com]
作為初級中學的八年級學生,文言文基礎較薄弱,閱讀能力偏低,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學時,老師要指導學生疏通文意并積累重點詞語,更要從恰當的角度入手,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情操。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掌握意義;
2、在反復誦讀中品味文章優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練的語言;
3、背誦本文。
過程與方法:
以誦讀貫穿教學始終,以誦讀法、談話法、點撥法等為主要教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娛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潔的思想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反復誦讀,體會文章意境;
2、抓住重點詞語,揣摩品味文章的語言特點
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娛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導入激趣,簡介文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疏通文意,理解內容
(四)深入文本,理清結構
(五)研讀品析,領悟感情
(六)欣賞畫面,當堂成誦
(一)導入激趣,簡介文題
主要步驟有兩個:
1、配樂欣賞山水美景(幻燈片展示);
2、簡介文題(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主要環節有:
1、學生自讀;
2、聽朗讀錄音;
3、學生展示讀;
4、用一句話說說文章內容。
(三)疏通文意,理解內容
主要環節:
1、學生自己結合課文下注釋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劃出來;
2、與同桌討論解決疑難;
3、老師引導掌握重點字詞;www.adonis-danieletto.com
4、學生口頭翻譯
(四)深入文本,理清結構
主要環節:
1、老師提問;
2、一邊板書一邊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結構。
(五)研讀品析,領悟感情
主要環節:
1、仿照例句說話;
2、比較辨析句子;
3、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六)欣賞畫面,當堂成誦
主要環節:
1、欣賞圖片,試在文中找出與畫面相配合的句子;
2、學生試著看圖片背誦;
3、不看畫面完成背誦。
(一)導入激趣,簡介文題
配樂欣賞山水美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
2、聽朗讀錄音;
3、學生展示讀;
4、用一句話說說文章內容。
(三)疏通文意,理解內容
1、學生自己結合課文下注釋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劃出來;
2、與同桌討論解決疑難;
3、老師引導掌握重點字詞;www.adonis-danieletto.com
4、學生口頭翻譯
(四)深入文本,理清結構
1、老師提問;
2、一邊板書一邊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結構。
(五)研讀品析,領悟感情
1、仿照例句說話;
2、比較辨析句子;
3、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六)欣賞畫面,當堂成誦
1、欣賞圖片,試在文中找出與畫面相配合的句子;
2、學生試著看圖片背誦;
3、不看畫面完成背誦。
(一) 導入激趣,簡介文題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一開始用美麗的山水圖片導入,一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來將學生帶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之中,為整堂課鋪設一個優美的感情基調。而題目容易讓學生發生誤解,所以解釋,并交代文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設計意圖:21世紀教朗讀是文言文教學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方法,通過讀學生能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在學生讀的時候,老師提出具體的朗讀要求,既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也能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2(三)疏通文意,理解內容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點撥為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疏通文意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積累重點詞語,既能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又能培養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
(四)深入文本,理清結構
設計意圖:
對文章結構的梳理,主要通過老師的提問,一步步引導學生理解把握;一邊板書一邊引導,使學生容易明白,理解透徹。
(五)研讀品析,領悟感情設計意圖:
本環節是整個教學中最重要的、體現教學重點的一環,通常情況下老師會用講解完成,但這樣做學生興趣不大,而且體現的是老師對文本的理解,《新課標》中對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主張不能以老師的閱讀理解強加于學生,所以將此環節設計成仿句說話和比較辨析,通過學生的活動,充分展示他們對文章意境美、語言美的獨特理解,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為防止學生的思考漫無邊際,說話部分給出了例句,使學生有思路可循;辨析部分給出了兩個句子,讓學生在對比中體會文章語言凝練的特點。
完成了1、2兩個內容后,學生已經深入理解了本文的內容和藝術特點,在此基礎上老師出示時代背景,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本文表達的思想感情了。
(六)欣賞畫面,當堂成誦
設計意圖:
讓學生看畫面配句子,一方面給學生以沒的享受,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另一方面可以使記憶內容形象化,提高學生的記憶速度;另外還照應了課堂開頭,使整節課從美麗中開始,在美麗中結束。
板書設計
答謝中書書
總領——美
高峰、清流
兩岸、五色 四時
寫景— 青林、四時 美
曉霧、猿鳥 晨昏
夕日、沉鱗
抒懷——仙都、未復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
《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山水小品,僅用了六十八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這是一篇很好的課文,對于文章的美,主要采用“讀”的方法來使學生體會,以“讀”賞“美”,以“美”品“讀”,兩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在品析文章的美句時,挖掘文本不夠深入,給人一種蜻蜓點水的感覺。
在讓學生品析美句時,幾個學生都選了“曉霧將散,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磷競躍”時,在有學法指導的前提下,學生大多局限于 “這里是以動寫靜,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的理解上,應該引導學生而深入挖掘,這里的‘亂鳴”是一種嘈雜的聲音嗎?這時學生也該明白,這是一種隨意的聲音。接下來就趁勢引導,作者在這里是不是只是告訴我們這是一種大自然的隨意的和諧的聲音呢?結合陶弘景的背景資料,讓學生明白,作者刻畫這種真實的潔凈的聲音,它們發出的這種聲音不是為了名、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馬之聲,也不是爭權奪利。從這里就可以體會出作者的情懷:淡泊名利,喜歡真實的潔凈的大自然,自己居身其中的歡快愉悅悠然自得的心情。
在教授過程中雖然注重了學法的指導,但學生并沒有在具體的賞析中實踐運用好,反而局限了他們的思維,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師隨機應變,因勢利導做得不夠好,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多做多練的。
再有課堂進程慢,課堂效率低是我授課過程中長期存在的問題。本節課在設計時是打算當堂成誦和鞏固練習的,但是課堂效率遠不如預計的高。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
【反思】
1、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讀出情味兒,從而體味古人的情感。
2、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學成效只有通過學生才能體現出來。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一肯定離不開學生在你的課堂上掌握了些什么。有人曾用“死于章句,廢于清議”來概括現在文言文教學的極端。當教師努力落實文言知識的時候,課堂成了語法分析課;而當教師極力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取向時,教學又有浮于表面之嫌,語文課又變成了政治課。如何合理處理兩者關系?所以,對于初二年級的學生可以由扶到放,讓學生自己來質疑,其余學生來釋疑。這樣學生的參與度更高,積極性更強,重點文言詞也更落實。教師也可從繁瑣的解說中解脫出來,僅僅在學生無法釋疑之時指點迷津。
3、課堂時間有限,一節課的關注點不應該是面面俱到的。教師不要貪多求全,要舍得舍棄。“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按照傳統的教法,《答謝中書書》的教學點可以有很多:理解重點詞句;欣賞文中的寫景佳句,體會作者的心境;把握作者的情感……但在45分鐘時間內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么就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點來教學,來挖掘。如本課教學設計抓住一個關鍵點:賞美景,悟雅情。
總的一點感覺,公開課是對自己平時教學的一個總結。得與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論。但我記憶很深刻的一句話是:作為教師,你上的每節課都是公開課!沒有哪節課是隱秘的!
閱讀課中,究竟誰來主導探究?
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對于剛剛脫離童稚的七年級學生來說,由于存在大量的知識缺陷,他們在實際的課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動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這樣的膚淺層次,而很難達到課文的深層意蘊,更不要去奢望他們提出來一些視角新穎的、有價值的問題了.每當這時,語文老師們就不得不面對這樣一種兩難選擇:講,還是不講?若講,對一些正在思考且馬上就要接近勝利終點的愛動腦子的學生來說,似乎有一點強行剝奪他們思考權利和成功喜悅的嫌疑,顯然有悖于新課程改革精神.而對另一部分不愛動腦子的學生來說,正好滿足了他們的“不勞而獲”的懶惰心理,可謂害處多多;不講吧,眼睜睜的看著孩子們在真理和成功的花園圍墻外亂撞而不得其入門要領,心中總是于心不忍,況且寶貴的時間也隨著孩子們的嘰嘰喳喳而悄悄流走,教學任務眼看無法完成,又不由得讓人心生焦慮.
人教版八年級27課《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與反思這篇教案共12316字,適合用于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教學學習。
相關文章
《部編語文八年級上冊暑假預學案:第14課《背影》反思》:文章的標題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教學反思13.背影》:本文教學分三步進行,先重點分析“背影”把握父親的形象,然后探究文中的情感把握文本主題,最后引導學生關注本文寫作風格,即構思技巧與語言特征,并引導學生“學文識類”,深化學生對寫人記事散文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