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優秀語言教案《十個爸爸》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感受故事幽默、夸張的特點,對故事中有關復制的情節感興趣,喜歡并嘗試創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優秀語言《十個爸爸》含反思教案吧。
目標:
1、對故事中有關復制的情節感興趣。
2、感受故事幽默、夸張的特點。
3、喜歡并嘗試創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準備:
圖片,故事錄音。
過程:
一、產生懸念。
1、逐一出示10個小人,請幼兒數一數。
2、小朋友,你有幾個爸爸?可是官老爺卻一下子有了10個爸爸,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理解故事內容。
1、完整欣賞故事一遍,說說小水缸是一只怎樣的缸?
2、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故事一遍。
3、誰先看上了這只寶缸?王八皮為什么想搶而沒有搶成?
4、王八皮想出了一個什么壞主意?
5、為什么官老爺也喜歡這只寶缸?
6、官老爺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爸爸?
7、最后有人拿到寶缸了嗎?為什么?
三、討論。
1、這個故事什么地方最好笑?
2、老伯伯拿寶缸干了什么事?王八皮、官老爺、官老爺的爸爸想用寶缸干什么?誰最貪心?
3、如果你有一只寶缸,你想“克隆”什么?
四、結束。
把我們討論的,去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這次教學活動我覺得語言提問不夠精煉,還有些問題回答不當,追問的比較少,還有我發現我更多的是在重復幼兒的回答,而沒有提煉,提煉性總結性的語言不多,有些追問沒有追到底,語言不夠精煉,比較啰嗦,這些都要在平時中積累經驗,讓自己更好的上好每一節課。
小百科:人類6000多種口語中有許多發音相近、意義類似的名詞,特別是像“媽媽”和“爸爸”這類指代親屬的詞。一些語言學家推測,這些詞匯從古人類語言開始形成以來傳承至今,至少已經被說了5萬年。但是,由于這些專家沒有確定上述詞匯在關系疏遠的語系中出現的頻率,所以無法證實以上論斷。